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:
有一天,一個農夫正趕路回家,看到一隻從大樹下跌傷了的小麻鷹。農夫便本著仁慈的心把牠帶回家並養育牠,因為農夫家不大,所以便把小麻鷹與鷄群同住同食,時間久了,小麻鷹已把自己視為鷄群的同類。
數月過去了,一日,一位生物學家經過,看到麻鷹與鷄群同住同食便很驚訝,跟著向農夫問個究竟,農夫說:『牠已成為鷄了。』但生物學家卻認為每種生物均有其原型與本性的,於是便與農夫打賭。
回顧「以 性格類型 – 職場/擇業盡發揮(一)」,找到您期望的工作類型,現在為大家解說這個工作類型的特質,以便對我們期望的工作有更進一步的了解。若未完成問題,請先完成它,才繼續閱讀。
對於剛離開校院或正尋求合適職業的人士來說,要找一份「合得來」的職業就像要找一位「合得來」的伴侶般,可以是「一見鐘情」又或是「處處碰壁」。若以尋找伴侶的想法,未相處過真的不知是否「合得來」,然而人生又有幾多個十年,這樣與工作「相處」下去,真怕到老還在「相處」的階段呢…
一次家庭的面見,和父母及兒子(中一學生)分開的對話。
中生學生的面見,畫了一幅畫,講了一個故事:
「從前,樹上有一個雀巢,裏面有二隻蛋,其中一隻蛋的殼裂了開來,一隻小鳥出 世了,它好奇地觀看四周,牠不是看風景,或對四周新鮮的事物好奇,而是「媽媽在哪裏?」他面對著陌生的環境,心裏很驚慌,後來牠捲縮著身體,等待媽媽的回 來。到了晚上,媽媽一直沒有出現,牠開始餓了,因為肚子太空了,牠提起勇氣探出頭來偷看四周,發現附近有些虫兒或螞蟻,於是牠笨拙地跳出雀巢,把虫兒、螞 蟻都吞進肚子裏。
後來牠發現在牠旁邊有一隻蛋,和牠的一模一樣,但就是沒有完整的,於是牠一邊等待著媽媽,一邊驚慌,心想:「媽媽在哪?」「這隻蛋何時出生?我很想有個伴陪我...」
日復一日,牠長大了,牠望著蛋,望著天空,心裏說:「算了,我不再需要媽媽,我不再需要伴陪了!」於是牠走出鳥巢,怒氣沖沖走到樹枝頭,哭著飛起來,頭也不回、狠狠的離開了......
廿一世紀的今天,社會競爭激烈,對於培育下一代,希望把最好的留給他們,又為他們的未來而奔波,花了不少心力,目的是希望他們日後成才,有美好成功的生活。同時,有一群智力有問題而需要接受展能服務的人士,他們需要接受特別的訓練,學習照顧日常的需要。作為他們的家長,需要付出更加多的心力,面對更大的壓力,應付更多子女成長的煩惱。
救世軍德田社區展能服務,按個別智障服務使用者的需要,協助他們以自我主導的方向發展理想的生活摸式,同時,加强照顧者在訓練及照顧智障成人方面的技巧。
今次的工作坊對象是這服務使用者的家長,題目為消除壓力與煩惱 - TFT中西合璧新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