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言語來表達內心的各種心情,對小孩子來說也許有點困難,因為情緒表現,如快樂、憂愁、厭惡、恐懼和憤怒,都是比較抽象的東西。
早前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Ernest (堂哥哥)獲保良局昕妍居婦女庇護中心邀請為3至10歲兒童舉行「以創作發揮才能 兒童藝術小組」,通過創作及藝術形式的訓練,一方面提供一種渠道,讓兒童能舒發心中的感受,舒緩內心的情感;另一方面,以藝術及故事的表達,讓兒童能體悟自己的需要,提昇自尊感,並對未來重新得力。
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 Ernest (堂哥哥) 再次獲香港學生輔助會有限公司《家庭能量》邀請為幼稚園教職員舉行「兒童為本遊戲治療 - 應用於教學上工作坊二」。在工作坊中,各教職員可以回顧上次學習的成果,另外還學習更多處理兒童情緒的技巧,包括:回應兒童的情緒、想法及需要;從回應兒童的情緒到能力的認同 及 如何協助兒童遵守規則。看見大家投入參與並學以致用,實在值得鼓勵~
青少年面對升學選科或尋找職業,往往會遇到失去方向的情況。
早前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 Ernest (堂哥哥) 獲循道衛理亞斯理社會服務處邀請,舉辦「透過 MBTI 認識個人特點工作坊」,利用 MBTI 讓青少年容易理解個人的特性和優缺點,輔以互動遊戲,幫助青少年探索性格的特點,加深自我認識,作為尋找職業上的參考方向。
不是每種性格類型的小朋友都會願意或習慣分享自已的內心世界,當小朋友遇到心理/情緒問題時,導師及家長們可運用一些藝術創作或遊戲,讓兒童明白他們的世界、表達他們的想法及感受。
這次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 Ernest (堂哥哥) 獲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邀請為負責學校支援(幼兒)的職員舉行「應用創作明白孩子的內心」工作坊。當中認識創作與心理的關係、學習應用主題式的創作從而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,並認識基本創作後的探索技巧。
早前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 Ernest (堂哥哥) 獲香港基督女少年軍邀請為該機構導師開辦「兒童為本遊戲治療(Child Centered Play Therapy)」課程。課程中各學員非常投入學習了解不同形式的遊戲治療及其目標、認識及學習兒童為本遊戲治療的理念及技巧,並嘗試應用遊戲治療於兒童的輔導及治療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