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在一歲前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以非語言傳遞及情感交流。但當孩子慢慢長大,便要學懂如何去用言語表達情感。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在這一期的文章中將會和大家如何引導小孩用言語去溝通情緒,培養孩子好心情。
小孩在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時,很容易就會用大吵大鬧來表達不開心。家長應該怎樣做才可令他們用言語去表達自己的情緒?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在這一期的文章中將會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,幫孩子應對情緒困難。
若每次出門時,年幼子女也會大哭、不安,若沒有好好處理分離焦慮感,長大後有機會會轉化成其他焦慮。心理學家 李偉堂博士 Ernest 會在 「yahoo!育兒」和大家分享:如何學懂調適焦慮,減少焦慮轉移的風險。
在大時大節的日子,小孩會因收到禮物而開心,但同時又會和其他小孩比較而羨慕對方的禮物而悶悶不樂,家長對此感到相當困惑和無助。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在 「yahoo!育兒」分享專業意見及方法,教教大家如何促進孩子對非物質成就教育的認同。
帶小孩外出用餐的意義可能俾你想像的要重要。不單可以讓家長休息一下,更可以讓小孩練習及實踐社交技巧的機會。但是如果不想外出吃飯由好事變壞事,大家就要做好準備功夫了。心理治療師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在這一期的文章中將會和大家分享一下外出用餐的7大準備功夫,令家長和孩子們都可以享受到外出用餐的樂趣。